JRS直播

中央电视台解说员孙思辰:每天单枪匹马孤单寂寞生活

孙思辰,男,30岁,北京人。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学士学位,后赴美国迈阿密大学攻读影视配乐硕士学位。 在此期间,他担任新浪NBA迈阿密热火队记者。 回国后加入考拉FM担任体育节目主持人。 随后,他获得乐视解说员选拔比赛冠军,进入乐视网开始解说员生涯。 离开乐视网后,他在PP体育、爱奇艺体育、优酷等多个网络平台担任解说员。 2017年底,参加中央电视台《聊奥运》解说员选拔比赛,获得足球类冠军。 加入中央电视台担任足球解说员。

当我们讨论孙思辰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作为一名央视解说员,他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工作,拥有着似乎被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生活。 但在这些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却隐藏着因工作而不断承受压力的身体、每天孤独的生活,甚至是抵抗抑郁、焦虑侵袭的心态。

我们见到孙思辰时,他刚刚在央视解说完一场美洲杯帆船赛。 北京时间早上7点的比赛时间,迫使他在更多人还沉浸在梦想中的时候就开始了工作。 对于旁白来说,克服时差只是挑战之一。

对他来说,通常准备一场比赛的时间大约是四到五个小时,而这正是做作业的时间。 他向我们描述了一位足球解说员的一天:“如果你想解说晚上7点35分开赛的中超联赛,你可能会在比赛前一天晚上或者比赛当天中午开始做作业。结束后,你必须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你的岗位,复制首发阵容,做好准备。到比赛结束时,大约晚上 9:40。你认为你今天还剩下什么?事实上,什么都没有,连饭都没有。时间太多了,下班吃个饭就结束了。”

所以当我们有机会坐下来面对面好好聊聊的时候,我们也更多地了解了这份工作魅力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以及他对这份职业有着怎样的坚持和坚持。

01

播撒体育的种子

与如今很多年轻人的成长轨迹不同,他从一年级就开始住在校园里。 那时,体育的种子也埋在了他的心里。 “宿舍的氛围里,有很多男生在一起,体育会是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 正是因为学校的集体生活氛围,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朋友们共度时光。 交流自己的观点,也正是通过这种微妙的方式,他打开了体育世界的大门。 “你收到信息后,消化了所学到的东西,然后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转发并告诉别人。这是消化后信息的二次发布。这个过程很有趣。比如“我读一年级的时候,读了很多NBA杂志,然后我就会在宿舍里和各种同学讲NBA的故事,讲很多NBA的技术、战术、NBA的历史。”

当对体育的兴趣已经在他体内深深种下一颗种子时,他成为新浪NBA实习编辑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大三时,他偶然在新浪NBA网站首页看到实习编辑招聘信息。 面试成功后,他成功进入新浪实习,每天23:00到7:00上夜班。 这也是他第一次与体育圈相关的实习。

02

在选择和尝试中寻找

一年的实习结束后,孙思辰并没有直接进入体育圈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相反,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出国留学。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选择了一条与自己之前完全无关的道路。 ——去迈阿密大学弗罗斯特音乐学院攻读影视配乐硕士学位。

“当时我报了两个专业,一个是新闻专业,一个是音乐专业。我从小就学音乐,本科的时候就想尝试更多,不管是去媒体实习或者尝试音乐,我总是希望至少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再做出选择。” 只有不断的尝试,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这也是孙思辰信奉的人生信条。“如果你有机会做一件事,但最终没有做,你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机会做这件事。” “做完之后多说。你了解得越多,你就越不会更全面地了解自己。”

但正当他选择走上“音乐家”的道路时JRS直播,体育又来到了他的身边。 那一年,时任新浪驻美国NBA记者的李双福从迈阿密转战洛杉矶。 他需要找到一个人来填补迈阿密的空缺。 于是李双福想到了曾在新浪负责与他对接的编辑孙思辰,而后者现在正好在迈阿密大学。 “一开始我其实也挺犹豫的,因为我觉得出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学,不想在其他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付哥告诉我,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去在学校,我可以去处理一下,用余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别影响学业。后来我觉得可以,就接替他当了一线记者。 ”

虽然孙思辰一开始并没有把它当成自己的主要工作。 但他没想到,最终,不知不觉,或者说是潜意识的选择,他还是把这份工作放在了人生的第一位。 由于工作量过大,他的音乐学习不得不提前终止。 他只有学生签证,不得不选择回国。

谈及这段“失败”的留学生活时,他的语气中并没有透露出太多的遗憾。 对于他来说,或许正是这段留学经历,让他做出了进入体育行业的选择。

03

迷茫与重生

然而回国后的现实却给了这个年轻人沉重的打击。 拥有丰富的NBA编辑和驻外记者职业经验的他并没有立即找到合适的工作。 那是2012年底2013年初,他刚刚回国,正经历体育行业的低潮期。 各大公司都处于只出不进的状态。“我当时挺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简历就随手乱扔,抓到什么就扔什么。”本科是英语,所以我扔掉了英语教材编辑、司机、加拿大航空公司。通过。”

在经历了不断的阻碍后,他在当时刚刚成立的移动广播公司考拉FM找到了第一份正式工作。 那段工作经历对于孙思辰来说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给了他一个非常自由的环境。 正是这段经历,让孙思辰完成了最初对体育行业信心的积累。 “他们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设定什么框架,大家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我在那里遇到了几位运动队的前辈,他们对我很照顾。你能想象到的都可以自己释放出来,就这样了。”很容易。要有耐心,他们会不断地鼓励和引导。这对年轻人来说非常重要。” 说起当时的同事,孙思辰的眼里充满了感激。

期间,他和团队完成了多个体育音频节目的策划和录制,这也为他日后走上解说之路铺平了道路。

04

打开解读之门

虽然考拉FM的工作让孙思辰在体育行业站稳了脚跟,但他的内心仍然有一个未完成的梦想。 这个梦想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扎根了。 当家人问他大学毕业后的人生规划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成为杨毅老师那样的人。” 著名篮球解说员杨毅是他最喜欢的解说员,坐在转播亭后面成为客座解说员也成为了他的最终目标。 无论之前担任记者或编辑的专业经验如何,他也希望在此类相关工作中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

熟悉孙思辰的粉丝可能知道,他是通过乐视网举办的解说员选拔大赛而出名的,并最终加入乐视网开始了解说生涯。 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在考拉FM工作期间,其实有过担任新浪客座评论员的经历。

说起这段经历,就不得不提到孙思辰人生中的另一位贵人,当时也是新浪NBA解说员的柯凡,他也是在新浪NBA实习期间认识的。 “实习期间认识了柯凡等人,后来我从美国回来,谈起就业情况时,他对我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想念你们的。’” 过了一会儿,时间,他告诉我,几天后会有一场比赛,你可以参加比赛。

就这样,孙思辰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直播。 谈及那场比赛的记忆时,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另一位学长给予他的帮助:“我本来是一个非常害怕在镜头前说话的人,而且那是一场备受关注的赛事就像NBA一样,所以我有点紧张。那场比赛的解说嘉宾是苏群老师,然后我说:‘这是我第一次,请多多包涵。如果我说如果不到位什么的, 请多多包涵。' 但他很轻松地告诉我:“没关系,放轻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不仅如此,他还在比赛中着重向球迷谈论我。”

“我很幸运,我遇到的很多前辈都非常愿意支持后辈,他们可能不会给你的解说技巧带来多大的提升,但心态的改变其实比那些东西的提升更重要。这很难。” ,所以当他们有这样的态度时,你就会融入得更快。” 也正是因为如此,业内前辈给了他支持和帮助,让他很快调整了心态,避开了危险。 首次发表评论。

在完成客串解说首秀后,他回到考拉FM继续他的电台工作。 但解说的种子已经悄然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只等待突破的机会。

这个机会终于在2014年3月出人意料地到来了。

05

兜兜转转终于圆梦乐视

那是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中午,同事给孙思辰发来了乐视体育举办的解说选拔比赛的网页。 一开始他其实并没有当回事:“我一开始就说算了,当时我想做一名解说员,做解说员需要有非常丰富的行业知识、经验,跟运动员、跟球队很亲近,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说别管这个解说了,其实一开始我对这个选秀模式还是挺抵触的。我其实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我也不想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

但当看到自己从小崇拜的杨轶要在比赛中担任评委时,孙司晨瞬间改变了主意:“我说了不行,我得去看看会发生什么。” 在试镜过程中,广播电台出身的他面对镜头感到非常不自在。 刚开始讲完我就卡住了。 我脑子一片空白,完全忘记了之前的准备。 这时候杨轶开口了:“小伙子,别担心,你看,你在广播电台工作,我了解你们广播电台的工作环境,你平时不需要打扮,可以录完节目后会有不同的姿势,你可能会突然无法面对镜头,这对你来说是完美的,不用担心,就当镜头不存在吧。

杨轶用一种特别友好的方式来调侃北京人中的穷人,这让紧张的孙思辰立即放松下来。 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最终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丰富专业知识和体育行业的积累,通过了重重考验,最终成为五名获奖者之一,正式成为乐视网的专​​业解说员。 开始了他的评论生涯。

06

新浪足球解说员_新浪体育解说_nba新浪解说员

蒙眼跑步三年:痛苦与成长

刚到乐视时,孙思辰或许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累!” 在那段时间,乐视网扩张极其迅速,并获得了许多赛事的版权。 虽然举办了解说员选拔大赛,但内部解说员数量依然供不应求。 因此,对于最早来到乐视的解说员孙思辰等人来说,一天讲三四场比赛是很正常的事情。 “七点左右有一场中超比赛,然后晚上英超开赛,凌晨又一场意甲比赛,然后早上又是NBA比赛。”

最忙碌的时候,孙思辰曾连续解说四场比赛长达18个小时。 那段在他现在看来有些疯狂的经历,让他在成为解说的初期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他认为,对于解说员来说,解说众多比赛的实践对于成长和提高至关重要。

但正如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一样,持续的高强度工作也让他的身体严重透支。 孙思辰那段时期的精神状态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后怕:“那不是一个很健康的精神状态。当你的生活只有工作而没有其他的时候,很难说你是一个健康的状态。尤其是但三年来,我的生活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基本上没有休息过一天。”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孙思辰曾经出现过解说前夕被紧急送往急诊室等危机情况。 。

但当他回想起这三年的经历时,孙司晨的眼里却没有任何遗憾:“虽然你消耗了很多,但你得到的永远是你的。” 在他看来,正是在这三年里,他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有痛苦,也有成长。

后来乐视网像泡沫一样瞬间破灭,体育赛事版权也纷纷流失。 对于评论员来说,没有版权,就没有作品内容,自然也就没有留下来的必要。 但孙司辰并没有选择立即离开。 他在采访中多次提到了对乐视网的感激之情。 正是因为乐视,他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评论员。 但大楼即将倒塌,单靠自己是无法支撑的。 当乐视彻底失去广播信号的时候,孙思辰知道,是时候离开了。

“今天下午辞职了,谢谢你接替解说员。”

07

“它拯救了我的职业生涯”

离开乐视一个多月后,他得知央视要举办“聊奥运”解说员选拔大赛。 就像当初进入乐视时一样,孙思辰一开始并没有签约的意思。 直到他从朋友那里听说全国各地的网络和私人评论员都在参加比赛,他才坐不住了。 各路英雄在紫禁城之巅征战,怎能没有我孙司辰?

然而,节目组的报名截止日期已经过去了。 经过多次尝试,他甚至找到了节目组的官方微博,私信咨询。 但戏剧性的是,节目组居然回复了他的私信,他终于能够在压哨声中参加比赛了。

但当时的他却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绝望的决定,最终却挽救了他的职业生涯,甚至是他的一生。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他的身体状况再次变得危急。 说起那段经历,孙司辰脸上苦笑道:“那可能是我身体最差的一段时间了。” 随着压力的不断积累,暂时没有释放的长孙思辰其实已经处于一种随时可能崩溃的状态,而录制节目时的一个早上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天早上我醒来后,发现自己动不了了,我几次试图用手从床上坐起来,但都做不到。你是有意识的,但你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 ”

最终,孙思辰无奈,只能向节目组发出求救信号,节目组立即拨打了120,将其送往医院。 孙思辰至今还记得那天的经历:“那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我现在记得很清楚,那是2017年11月6日。”

在如此糟糕的身心状态下,他甚至想过退出比赛,甚至结束自己的解说生涯。 “当时我就想,我还是辞掉这份工作吧。通过后来和医生朋友的交流,我发现我当时的心理状态其实是一种抑郁和焦虑。”

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以足球冠军的优异成绩成功获得了进入央视的机会。 如今谈及那段经历,孙思辰表示:“其实,它不仅挽救了我的解说事业,还挽救了我的生命,因为当你陷入负面情绪时,这不仅仅是挽救你的职业生涯那么简单。”事实上,它会让你摆脱生活中的糟糕状态。”

比赛结束后,由于进入央视的流程和手续比较复杂,孙思辰终于有机会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好好利用等待的时间来恢复和调整自己的身体状况。 对于孙思辰来说,他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年终于过去了。

08

固执的人

从新媒体到传统媒体,从网络平台到央视,工作平台的转变其实并没有给孙思辰带来太大的不适。 他认为,评论员只是内容的处理者,实际上与人们选择观看你的评论的渠道关系不大。 这是他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解说员这样一个职业近乎固执的坚持。

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很多新生代解说员为了迎合新时代年轻粉丝的喜好,将解说与很多潮流的东西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各种标签和风格。 对此,孙思辰有自己的坚持:“标签是别人给的,作为解说员,不应该每天把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贴在脸上。这里是讲故事,这里是相声,那里是解说员。” “是脱口秀。用。那些东西都是附加的,没有任何意义。你拥有的、你能掌握的就是你拥有的每一个游戏,仅此而已。”

在他看来,解说员不是一个小丑,不,不是一个喋喋不休的人,不是一个教练,也不是一个演员。 解说员只是解说员。 他是一个为活动本身服务的传播者。 他永远是为赛事服务的,并不是为了取悦观众而存在的。 他认为解说员的三个基本职责是:清楚地介绍事件、清楚地描述场景、清楚地传达信息。 对于叙述者来说,这是最难的部分。 每一个瞬间都是转瞬即逝的。 如何用极其简洁的语言,将所有的信息和场景解释清楚,告诉大家这十秒钟发生了什么。 这是最难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这种技能的训练对于解说员来说是永恒的。 无论是工作十年还是三十年,都需要在这方面磨练自己。

对他来说,评论员是无法教的,这个行业不应该有老师。 找老师一步步教你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既定的规则,全靠你积累的经验。 创造你自己。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解说员,大量的赛事解说练习和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解说员必须是一个熟练的职业,一万小时的规则只是这个职业的一个门槛,一万小时之后,你就可以告诉大家了。我是解说员,但你的能力有多好,你的条件有多好。”卓越并不一定如此。”

这或许也是孙思辰能够在解说行业取得成功的原因。 他总是说自己多么幸运,遇到了很多高尚的人,得到了很多机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但实际上他是那么认真、执着、努力。 我们在感叹他运气好的同时,更应该看到的是他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才不让自己的运气白白浪费。

当我们问孙思辰:什么品质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少年足球解说员时。 他想了半天,给了我们一个很常见的词:努力,努力。 但在这看似平凡到人人都能做到的“努力拼搏”背后,或许只有孙思辰自己知道,其中蕴藏着多少不平凡的努力和坚持。

09

“继续说,直到你不能说话为止。”

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作为叙述者的生活往往是单调而孤独的。 这绝对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之一。 你必须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 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你都是独自一人,没有人帮助你。 上下班的路上你很孤独,日常生活与自己不一致的时候你也很孤独。 的。

当别人周末工作的时候你在工作,当别人在周中工作的时候你还在工作。 你将不可避免地放弃很多东西。 如果你想做这个职业,你必须学会​​享受孤独。 也许有人觉得很光鲜亮丽,但光鲜亮丽背后的东西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今年孙思辰迎来了自己的三十岁生日。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 在谈到自己未来的计划时,孙思辰毫不犹豫地给了我们一个有些出乎意料的答案:“继续做,就这么简单,继续做。” 直到我再也做不到为止。”

很多优秀的评论员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段,通常都是依靠一线评论工作带来的积累和人脉来寻求更高更远的职业发展,或者进入管理层,或者创业。 在中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但孙思辰在年仅三十岁时就已经将解说视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充满欲望、浮躁的时代,像孙思辰这样选择静下心来钻研一个领域的年轻人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正如他的偶像、英格兰优秀解说员马丁·泰勒一样,他一生都在一线解说,见证了英格兰足球的兴衰。 对于孙思辰来说,这样的前辈就像他前进路上的一座座山,等待着他沉淀下来,放慢脚步,一步步跟随。

当我们让他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人生的前三十年时,他沉思良久,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满意。 我想这就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坚持。 他经历了很多痛苦和磨难。 他得到了很多人的爱和关怀,终于找到了一条自己愿意一生坚持的路。 。

大家都在观看